粗大狠狠的进出她的体内,黑人边吃奶边扎下面激情视频,九九久久国产,欧美黄色免费,男女羞羞的视频网站在线观看,欧美色欧美亚洲另类

首頁 > 公告動態行業動態

2017年五大經濟熱點預測

時間:2017-03-13



2017年是實施“十三五”規劃的重要一年,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化之年。經濟增長目標制定、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化、國企混改、貨幣和財政政策調整、金融風險防范等有望成為全年經濟熱點。按照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要求,預計未來發展和改革領域的重大政策仍將保持延續性和穩定性,保持經濟平穩發展,穩步推進改革,防控金融風險。

熱點一:經濟增長目標制定

2016年在下行壓力加大背景下,經濟增長預期目標如期完成。2016年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6.7%,落在年初預期目標6.5%-7%區間之內;物價總體穩定,居民消費價格(CPI)漲幅控制在3%之內,工業品出廠價格(PPI)結束長達四年之久的深度通縮,恢復正增長;社會就業總體穩定,城鎮新增就業1314萬,超額完成新增1000萬人以上的目標,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4.02%,低于4.5%的年度調控目標;進出口回穩向好,全年進出口總額24.3萬億元,同比下降0.9%,降幅收窄6.1個百分點;國際收支繼續呈現“一順一逆”,即經常賬戶順差、資本和金融賬戶(不含儲備資產)逆差,外匯儲備資產流出放緩;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6.3%,與6.7%經濟增速基本同步;全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下降5.0%,實現下降3.4%以上的目標。

經濟結構持續優化。在驅動經濟增長的需求側“三駕馬車”中,消費的貢獻進一步提高。2016年消費貢獻率接近2/3。服務業的比重繼續提高,高技術產業加快增長。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總體改善。2016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6.9萬億元,比2015年增長8.5%。 

預計2017年我國面臨的經濟下行壓力將繼續加大。國際上,英國公投退歐、美國特朗普政策,以及歐洲“大選年”短期內將明顯加劇全球不確定因素。從中長期慣性來看,國際清算銀行警告全球經濟正面臨一個“風險三角”:生產率下降、杠桿率上升、政策空間縮小。全球經濟每8-10年就有一次周期性低谷。2017年是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后的第9年,從概率上講,2017年、2018年全球經濟陷入低谷的風險很大。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相對樂觀,2016年10月預測2017年全球經濟將增長3.4%(最新2017年1月的預測維持3.4%不變),比預測2016年增長3.1%提高0.3個百分點。IMF肩負提振信心的使命,其展望報告通常偏于樂觀。2015年IMF對2016年全球經濟增長率的預測現在看來比實際增長高了0.5個百分點,2014年對2015年的預測也比實際高了0.6個百分點。金融危機以來的8年,IMF歷次秋季《全球經濟展望》對下一年的預測比后來的實際增長平均高估了0.5個百分點。若扣除IMF預測通常的“樂觀溢價”,2017年全球經濟增長很可能不如2016年。因此,我國2017年面臨的外部環境不容樂觀,預計外部因素對我國經濟的影響將利少弊多。  

從國內來看,2016年穩增長主要靠國有企業投資、基建項目和房地產市場反彈。2016年國有控股企業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為18.7%,比全國投資增速的8.1%高出10.6個百分點;基礎設施投資增長17.4%,也高出整體投資增速9.3個百分點。而更能反映經濟內生動力的制造業投資和民間投資增速則降至低點,分別僅增長4.2%和3.2%,比2015年全年分別回落了3.9和6.9個百分點。 

展望2017年,支撐2016年經濟增長的幾個關鍵因素會不同程度減弱。受國慶節前后熱點城市實施限購政策影響,房地產開發投資驟然降溫。2016年前8個月房地產開發新增投資累計增長10.0%,9月驟降至4.6%,10月負增長1.0%,到2016年年未僅增長0.3%。房地產產業鏈長,與上下游關聯度高,客觀上仍是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其開發投資放緩勢頭勢必會擴散至其他行業?;ㄍ顿Y方面,2016年是“十三五”開局之年,新上馬項目比較集中,新開工計劃投資同比增長20.9%,遠超2015年全年的5.5%,這一因素在2017年也難以持續。國有企業投資方面,雖然2016年其投資增速比2015年全年大幅提高,但國有企業增加值、利潤增長、資產利潤率均大幅低于非國有企業,投資效益頗受質疑,且國企資產負債率遠超民企,其投資高增長恐也難以為繼。  

無論從外部環境變化還是內部結構調整看,2017年經濟下行壓力會增大。預計2017年會考慮適當降低GDP增長目標預期,將經濟增長目標定在6.5%左右。否則,偏高的GDP目標將使投資、信貸等支撐條件繃得過緊,難免影響投資效益和信貸質量,繼續推高杠桿率,加大呆壞賬壓力,增加金融風險。

圖1 工業品價格大幅反彈,消費品價格溫和上升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圖2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

數據來源:政府工作報告  注:2016年GDP增長預期目標是6.5% — 7%

熱點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化

2016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三去一降一補”(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成為經濟工作關鍵詞。年末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2017年工作時提出,要繼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未來供給側改革如何“深化”將受到關注。
2016年去產能首先從鋼鐵、煤炭兩個行業入手。2016年分別壓減了6500萬噸和2.9億噸以上的落后過剩鋼鐵和煤炭產能,提前完成鋼鐵去產能4500萬噸、煤炭去產能2.5億噸的年度任務。未來去產能壓力將更大。根據更新后的去產能路線圖,從2016年開始計劃在3至5年內,鋼鐵、煤炭產能分別壓減1.4億噸和8億噸。盡管2016年煤炭和鋼鐵去產能目標基本實現,鋼鐵、煤炭企業效益大幅改善,但煤炭和鋼鐵市場價格意外出現較大波動,加大了進一步去產能的阻力。根據近期各地的去產能計劃,鋼鐵去產能任務主要集中在河北、江蘇和山東三省,煤炭去產能集中在河南、山西和貴州三省。 

房地產去庫存與推進新型城鎮化和深化住房制度改革有效結合起來,取得一定效果。2016年住宅銷售面積增長22.4%,住宅待售面積下降11.0%。 

去杠桿在摸索中前行。2016年,通過市場化債轉股等途徑降低企業杠桿率,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產負債率55.8%,同比下降0.4個百分點。

降成本工作推進。隨著營改增、降利率、降電價等政策有效落地,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成本85.52元,同比降低0.16元,單位成本繼續降低。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利潤率5.97%,同比上升0.21個百分點。

在社會公用事業等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加大投資補短板,扶貧、農業、水利、生態、教育等領域投資增速超過20%。 

未來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面臨挑戰?!叭ヒ唤狄谎a”五大任務觸及經濟運行中長期積累的深層次機制體制矛盾,且去產能、去杠桿短期內給穩增長、保就業和防風險帶來壓力,平衡“去”和“穩”的難度較大。并且,降成本、補短板涉及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補齊長期在社會公用事業領域的民生短板,絕非一日之功。

2016年以“三去一降一補”為核心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邁開步子,2017年如何深化取得實質性進展備受關注。進一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須牢固確立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的原則,發揮市場價格這只無形之手引導資源有效配置,同時更好發揮政府在制定規則維護公平競爭市場環境中的作用。   

熱點三: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

去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國企改革的重要突破口,要在電力、石油、天然氣、鐵路、民航、電信、軍工等領域邁出實質性步伐。

央企兼并重組大幕已經開啟。2015年共有6對12家央企被批準實施重組。2016年共有5對10家中央企業實施了重組,包括國旅并入港中旅、中紡并入中糧、中國建筑與中材重組、寶鋼和武鋼聯合重組、中儲棉并入中儲糧。到2016年12月,央企數量已降至102家。

分類基礎上的兼并整合將成為國企改革重頭戲。地方國企的兼并重組也將進入加速期。北京、天津、上海、重慶、福建、內蒙古等多個省區市,均明確將進一步推進國企改革列為2017年重點工作,各省份根據自身情況制定了改革路線圖和時間表。多地提出要吸引民營資本,電力、電信、交通、石油、天然氣、市政公用等領域將進一步向社會資本開放。同時,一些省份明確,將加快兼并重組步伐,加快推進企業集團整體上市或核心業務資產上市。

國企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中繞不過去的坎。當前經濟中許多矛盾和問題與國企(包括國有金融機構)改革有關。正如上世紀80年代推進市場化改革遭遇計劃價格攔路虎,必須放開價格管制一樣,如國企改革推不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就很難取得突破。

熱點四:宏觀調控政策調整

從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后開始,宏觀調控一直實施“積極財政政策”與“穩健貨幣政策”搭配。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定調,2017年仍維持“積極”和“穩健”搭配不變,并特別強調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有效”,貨幣政策要“保持穩健中性”。

2016年積極財政政策比預想更積極。2016年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4.5%,而支出增長6.4%。年初設定的財政赤字目標是3%,但若考慮到一些地方政府的專項債,按照寬口徑的赤字率已經達5%-6%。預計2017年財政收支壓力會更大,財政赤字目標將成為關注焦點。連續多年“積極”之后,財政政策發揮作用的空間在收窄。一方面隨著經濟由高速增長轉向中速增長,財政收入增長大幅放緩;另一方面,為了穩增長、調結構和保民生,還要加大財政支出,財政收支壓力增大。隨著老齡化加劇,財政可持續性面臨嚴峻挑戰?,F在不少基層政府財政困難。未來財政政策工具將在“發債”“減稅”和“優化支出結構”三者之間維持艱難平衡。

圖3 財政政策更加積極有效

數據來源:政府工作報告

2016年穩健貨幣政策“前松后緊”,隨經濟形勢變化“相機抉擇”。一季度廣義貨幣供應量(M2)增速保持在13%以上,到年末M2增長放緩至11.3%左右。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有所貶值,但對一籃子貨幣匯率保持穩定。隨著美元指數走強,美元兌人民幣中間價從6.5032升至6.9370。資本流出放緩,外匯儲備減少2203.76億美元。隨著經濟呈現企穩跡象,2017年貨幣政策將更加強調“中性”,在穩定總量、調節好貨幣閘門的前提下,優化信貸結構,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防范化解金融風險。

圖4 貨幣政策向穩健中性微調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熱點五:金融風險防范

防控金融風險是經濟工作當務之急。去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把防控金融風險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下決心處置一批風險點,著力防控資產泡沫,提高和改進監管能力,確保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

我國爆發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可能性較低,但經濟平穩運行背后金融風險暗流涌動。金融風險的突出表現之一是“脫實向虛”。目前實業回報率與金融、房地產相比太低,資金流向實體少,在虛擬經濟里面轉。2016年商業銀行平均資本利潤率為13.38%,遠高于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5.97%的利潤率。金融業和房地產迅速膨脹,社會整體杠桿率卻仍在上升,而實業十分孱弱。金融業增加值在2015年增長15.9%的高基數基礎上,2016年又增長5.7%。2016年房地產增加值增長8.6%,而工業增加值僅為6%。社會普遍追求賺“快錢”。在制造業,很多技術創新需要十年磨一劍,沒有十年時間,像樣的完整技術很難走向市場。然而社會對科技創新沒有耐心,目前的發展階段更需要工匠精神。

“脫實向虛”導致資產泡沫膨脹。在多個城市緊急限購之前,2016年9月全國70個大中城市中有56個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價格同比上漲,其中漲幅在10%以上的城市有14個。房價持續上漲與居民加杠桿相互刺激產生共振,前10個月住戶部門新增中長期貸款(絕大部分為購房貸款)約4.7萬億元,較2015年同期翻番,占同期新增貸款總量超過45%,居民杠桿率激增。 

“潮水退去后,才知道誰在裸泳”。隨著經濟增長持續放緩,金融機構資產質量承壓。2016年年末,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余額1.5萬億元,不良貸款率1.74%。雖然資產質量總體可控,但不良貸款暴露有擴散蔓延趨勢。2016年三季度末多地銀監局公布的數據顯示,甘肅等西部地區的不良貸款余額和不良率呈現雙升態勢,黑龍江、吉林、河南等省份的不良率仍高達3%以上,在上海、浙江、寧波等東部沿海地區不良貸款余額和不良貸款率雖比二季度下降,但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房貸隨房地產市場回暖而猛增。

從“十三五”開局之年的表現看,雖然經濟增長緩中企穩,但金融風險和房地產泡沫仍在積累。未來在處理“穩增長”“促改革”和“防風險”三者平衡上,應更多側重“促改革”和“防風險”。




掃一掃,掌握最權威最及時的信息動態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