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財富和藝術市場:中國和日本驅動全球60%的高凈值人口增長
香港巴塞爾聯合瑞銀集團近期發布首份巴塞爾藝術展與瑞銀集團環球藝術市場報告,報告由著名文化經濟學家、Arts Economics創辦人克萊爾·麥克安德魯(Clare McAndrew)撰寫,從“全球范圍”、“主要市場”、“藝術商數據”、“拍賣數據”、“網上銷售”、“全球財富和藝術市場”和“經濟影響”等角度,分析了業內宏觀經濟趨勢。在瑞銀集團及其投資總監辦公室的協助下,克萊爾·麥克安德魯及其團隊以高資產凈值人士為對象收集到了美國收藏行為的數據分析。報告根據該研究得出,過去兩年間,美國約有110萬名高凈值人士進行了藝術品和古玩購買,其中有12%在全球市場中的購買金額超過50,000美元,3%購買金額超過100萬美元 。
全球財富分布
在全球經濟下財富人士的分布改變極大程度上影響了藝術市場的起伏以及分布狀況, 高端市場的銷售被全球成熟以及新興經濟體同時刺激,中高端收入階層人群的增長也在推動著其他分類的藝術市場銷售。目前,全球少數前1%的頂級富人擁有超過一半的全球總財富。藝術品收藏家多數誕生在收入10萬美金以上的財富等級。該人群的人口已由2000年的2.17億增長至2016年的3.98億, 其中美國具有23%的占全世界最大成年人比重,其次是日本(14%)和中國(8%)。
2016世界財富分層以及人口比例 (收入分級從左至右:100萬美金以上, 10萬到100萬美金, 1萬到10萬美金, 1萬美金以下)
中國擁有全球第二占比10%的財富份額。雖然中國的財富總和以美元計算與去年同比減少3%,但長期的增長是可觀的。2000年時中國的財富份額僅占世界4%的,但截至2016年中國的財富份額經歷了平均每年11%的增長。
從區域上看,亞太地區在2016年的財富總值占世界的21%,以年同比增長8%的速度成為是增長率最高的地區。其中中國所在的亞洲擁有占亞太地區30%的財富總值。但是,世界財富的主體仍然在歐洲(29%)以及北美(36%)
全球1%頂級財富人群分布
值得一提的是,盡管財富人士的增長比例與各國藝術市場規模相關,并構成大量銷售額的必要條件,它并不能夠成為決定市場所在區域以及增長的唯一因素:許多區域因為出現了大量的新買家而興起,而該區域并沒有成為市場的交易或銷售中心。這些新買家開始積極的活躍在英國和美國這樣的傳統中心藝術市場,促進了這些區域的銷售增長,同時也帶動了買家所在國家的藝術品市場。這些傳統中心市場的成功點在于能夠集合足夠的令人滿意的藝術品到市場上,吸引當地以及來自世界各地的高凈值買家。
世界財富人群
自2000年起,全球百萬富翁(美元計算)階層數量激增,至2016年增長了155%,其中擁有超過5000萬美元財富的人群增長最快。到2016年,世界約有3290萬的百萬富翁,與去年同比下降2%,但財富總值增長3%至117萬億。作為2016年的五大藝術市場,英國,美國,中國,法國以及德國加起來共占據世界63%的百萬富翁人口。過去20年間,世界百萬富翁階層的來源區域發生了很大變化。2000年以后有2000萬的新百萬富翁產生,而且大多數來自于新興及發展中國家,其中中國的百萬富翁人口增長了45倍。縱觀國內的收入狀況,雖然貧富差距持續拉大,但中產階級人群也在過去的20年間持續增長,而該群體有望在2022年成為最大的人口細分,這是目前未來發掘中國藝術品和古董潛在市場的重要看點之一。這一點從中產階級在奢侈品上的消費增長可以看出, 隨之而來的便是國內中等收入人群的消費轉型需要。
在億萬富豪群體當中,雖然具體很難具體估計出收藏藝術品的人數或藝術品收藏的價值,仍有調查顯示,許多人是重要的收藏家并且定期收藏藝術品。有估計顯示億萬富豪持有占凈值0.5%的藝術品,但從已公開的藝術收藏價值數據上來看,這個比例已經占到了一些大收藏家的10%。總體來說, 高端財富階層的國際分散型以及多元化分布趨勢在很大程度上緩解了經濟下行環境下依賴于美國以及歐洲的藝術市場壓力。
世界各區域高凈值人群財富值(單位:萬億美元)
高凈值人群與藝術市場
可投資財富達到100萬美元以上的為高凈值人群,全球該群體人數至2015年已達到1540萬,在過去一年間增長了5%。 其中,亞太地區成為全球增長的引擎,高凈值財富在過去一年間增長了10%,達到17.4萬億。亞太地區同時也是高凈值人群增長最快的區域,年同比增長9%達到510萬,不論是在財富總值還是人口數量上均超過了北美,有估計日本和中國驅動著全球60%的高凈值人口增長。中國在持續的GDP增長下,盡管股票市場不穩定,高凈值人群依然增長16%左右。美國,日本,德國與中國總計占到了全球61%的高凈值人口,貢獻了該群體人口增長率的81%。凱捷咨詢在一篇關于全球財富管理者的調查報告中指出,帶動全球2025年高凈值財富人群增長的前四個國家將會是:美國,中國,英國以及印度。
有調查顯示,高凈值人群在資產組合上會較少的關注流動性資產,減少現金流以及股票的分配,從而更聚焦于長期的投資增長,更多的注意其他投資選擇。在經濟的不確定的環境下,“激情投資”(investment of passion)具有長效性,有時也會與其他傳統資產的相關性也較低,因此成為了許多高凈值人群理財策略所要考慮的關鍵。
激情投資也被成為激情資產, 由于沒有可依附的傳統估值模型且沒有收入流,并不算作嚴格的金融資產,因此常被主流金融從業者或投資者所忽略,內容通常是一些包括擴珠寶玉石,名表,名車,郵票,以及藝術品在內的高級奢侈品,許多投資者將投資組合的10%到20%進行多元化為激情投資。其中,藝術品是除珠寶手表以外的第三受歡迎的消費品類,28%的高凈值人群在過去兩年購買過藝術品。
2016年,藝術經濟咨詢公司和瑞士聯合銀行調查了美國的2025名高凈值人士,研究該群體與藝術市場的關聯。調查顯示高凈值人士中利用信貸資金進行激情投資比較常見。在樣本中,有12%的人曾經以信貸的方式購買過藝術品。英國藝術基金創始人菲利普·霍夫曼(Phillip Hoffman)曾在2015年預測,在未來十年中富有人群中擁有藝術品人群的比例將由5%上升至40%。國內方面,近期胡潤研究院發布的《至尚優品——中國千萬富豪品牌傾向報告》中提到,高凈值人群對收藏的熱情恢復了10%,達到七成。收藏途徑上,自行購買的最多,將近50%。古代字畫取代珠寶玉石重新成為高凈值人群最青睞的收藏品類。在高凈值人群未來三年最想嘗試的活動中,藝術品收藏位列第四。
從整體上看,在金融市場動蕩以及宏觀經濟衰退的條件下,高凈值人士以及所持財富依然在增長,而作為藝術品市場對象的主要細分,高凈值人群持有藝術品的比例也預計增加,這體現了藝術品高端市場的巨大潛力,也預示了未來藝術財富管理的上升需求。
掃一掃,掌握最權威最及時的信息動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