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專場設置看拍賣的藝術
近年來,隨著我國文化產業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企業和個人參與到藝術品收藏市場中來,出現了一批具有資金實力和專業能力的代表性收藏企業和收藏家。回顧這期間中國藝術品市場走勢,在投資和投機雙重推動下,走出了一段不同尋常的火爆行情;不過隨之而來的一場“必然而及時”的回調行情,又給整個市場降溫了一番——火爆的市場“泡沫”得到一定程度清理,投機行為得以大幅削減,整體走勢愈發成熟、穩健,冷靜下來的買家群體現如今也更傾向于選擇具有長遠投資價值的藝術品。
在這樣的背景下,一方面,拍賣企業在專場設置中加強了對藏家進行藝術品“趣味性、文化性”引導。比如,嘉德拍賣在預展中特設“研濡生香——硯、墨、印及文房諸器”環節,在原有基礎上,提高了對于文房布置的要求,加入更多陳設用器及載體,達到可以在古韻文房中體悟研濡之趣的目的。這一以“趣味性”為導向的專場設置,讓藏家在此覓得心頭所好,既培養趣味,又利于藏家學習并迅速捕捉興趣方向。相比以往而言,近年的拍賣場次設計更加細化,比如嘉德四季近現代書畫部分,十多個專題分別放在了近現代及當代5個專場里,每個專場都被賦予一個有趣的題目,這一做法得到藏家認可。“搦管操觚”專題成交率高達99%,294件拍品總成交額1633萬元;“德華堂藏于右任書法專題”128件拍品100%成交;“問漁藏珍專題”推出的158件拍品同樣取得100%成交的好成績。通過這些專題設計,參與者更方便地選擇關注視角,將精力集中在更小范圍內,拍賣企業也能準確掌握買家需求。
另一方面,對于藏家品位和個性的塑造,在拍賣行的專場設置中亦有體現。如近日北京保利舉行的一場精品拍賣會上,就推出了一系列同一藏家舊藏作品專題拍賣。如推出的“思齊齋舊藏晚清民國名家書畫無底價專場”,收思齊齋主藏作共百余件,是思齊齋早數年投身收藏領域的心血見證,其中包括任伯年、吳昌碩、黃山壽、陸恢、程璋、錢松巖、汪亞塵等老海派大家名家作品,陣容齊整。這樣的專場設置,不僅體現了藏家收藏視野的寬度,也彰顯了個性品位的深度,為新一代藏家涉足收藏提供很好的借鑒。
有業界人士指出,類似這些具有前瞻性和開創性的專場設置,是拍賣行經營策略的集中展現,也是一門拍賣的藝術。拍賣行業積極引導藏家理性入藏,是中國藝術品市場趨向成熟的積極表現,值得業界關注和探索。
掃一掃,掌握最權威最及時的信息動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