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婭琮:陜文投藝術金融生態鏈研究(《藝術品鑒證?中國藝術金融》2017-04)
作者:宗婭琮(中央財經大學教師、中國文化產業智庫研究中心副秘書長)
來源:《藝術品鑒證·中國藝術金融》雜志2017-04
編者按:
陜西文化產業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簡稱“陜文投集團”)是陜西省政府直屬的國有大型文化企業。陜文投集團立足陜西、面向全國,緊緊圍繞“文化強省”戰略,高舉文化旗幟,把握創新驅動、產業協同、體制機制創新,形成了合理優化的產業布局。近年來,陜文投集團抓住文化金融中心建設的機遇期,在文化金融創新領域表現活躍,在推動文化與金融深度融合發展的實踐中不僅努力開發傳統金融手段與文化產業結合的新路徑,還深入研究文化金融產品與服務創新,開闊集團文化產業與金融融合的創新思路,為集團文化金融產業鏈的構建奠定了基礎,實現了企業轉型發展的階段性突破,建立起全國領先的文化金融生態體系。本篇報道特將視角集中于陜文投藝術金融生態鏈研究,試圖以陜文投藝術金融生態鏈的系統性研究為切入點,深入分析陜文投打造藝術金融生態鏈過程中所構建的生態結構、關鍵要素、表現特點及發展啟示等方面內容,尤其是陜文投集團以其前瞻性的戰略眼光在文化金融布局的基礎上盤活沉淀的文化藝術資源,并且對其藝術金融行業的內在深化以及企業升級發展所做出的貢獻作出價值研究和探討。
一、陜文投集團打造藝術金融生態鏈
近年來,藝術金融作為藝術與金融相融合的領域在國內外的影響越來越大,藝術品以資產屬性參與到金融領域的經濟活動不斷深化,金融體系介入的積極性不斷提升,使藝術金融業態步入不斷豐富的多元發展進程??梢哉f,藝術金融已不僅僅是少數財富人士關注的領域,它已經變成了一個社會大眾關注、國家政策引導、政府資源支持,以及多行業參與共建的多方合作與實踐的“藝術+金融”的新發展體系,成為一個將人文藝術、金融投資、商業管理融為一體的創新型業態,表現出了中國藝術金融市場創新實踐的活力和前景。
1.陜文投藝術金融發展與生態鏈的構建
“金融生態”是指各種金融組織為了生存和發展,與其生存環境之間及內部金融組織相互之間在長期的密切聯系和相互作用過程中,通過分工、合作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結構特征,執行一定功能作用的動態平衡系統。從系統論的角度看,一個理想和諧的金融生態系統,必然是一個充滿生機活力,生態系統內各子系統聯系緊密、和諧共存、良性互動、高效運作,共同促進經濟健康持續科學發展的金融生態系統。依其金融生態系統的發展規律,藝術金融生態(系統)符合其金融生態發展的基本規律,并且在滿足以上前提的基礎上,更加突出藝術金融生態發展過程中所釋放出的藝術特性。
文化產業和金融產業有著內在的深刻聯系,陜西文化產業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注冊資本22億元,通過8年的發展已經形成了以文化金融、文化旅游、影視投資等在內的六大板塊,總資產規模達150億元的企業集團。近幾年來,陜文投集團進一步著重打造“筑巢引鳳”的資本平臺,文化金融市場被激活,形成了良好的協作機制,帶動了文化金融的整體快速發展。如陜文投集團在2015年打造了P2P文化融資平臺,使其文化金融發展呈現出階梯式金融平臺的升級過程,并且在不斷完善和提升文化金融產業鏈布局的進程中加強藝術資源的金融內化。此外,陜文投在文化金融布局的大生態系統中積極實現與社會資本的對接,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深化出藝術金融的生態鏈構建。這一藝術金融生態鏈的構建過程正是驗證了一個健康的生態鏈應該是多環節、多層次的,并且是“有機”的,整個系統內部生態環境較好,各個子系統之間溝通協作、良性互動,并且按照規則和諧高效運作的生態性系統要求。
因此,一旦深入到對陜文投藝術金融生態鏈打造的系統性邏輯層面的了解與探析,我們會發現陜文投藝術金融生態鏈所呈現出的“有機”價值,即陜文投藝術金融生態鏈的布局以縱向與橫向,內部與外部結構呼應為根本生態關聯,互相產生有機作用:內部生態系統所表達的是藝術金融發展的一種橫向關系,這一內部體系的運作集中于藝術金融領域的專業深化發展;與此同時,藝術金融生態鏈中同時存在著縱向的生態結構,所表達的是藝術金融系統中不同機構之間的一種互補共生的合作關系。在這生態系統的兩種趨勢推動下,定位鮮明、差異化發展的藝術金融業務不斷出現,從而使其演化構建出了持續發展、升級的陜文投藝術金融生態鏈系統。
2.藝術金融內部場景(系統)的不斷升級
從陜文投藝術金融內部生態構建來看,藝術金融的內部場景不斷升級。藝術金融業務規?;l展離不開藝術品標準化鑒定評估的支撐,陜文投藝術品鑒定評估中心從藝術品源頭出發,通過全面的技術數據庫體系和專家體系確保藝術品鑒定流程的科學化和合理化。并且,聯合中科院光機所成立“書畫影像鑒定實驗室”,借助畫面的光譜信息和圖形分析科學識別藝術家作品的身份和信息,為藝術品提供唯一的防偽編碼,有效促進了藝術品流通和金融化進度。同時,其評估服務則是通過建立完備的藝術品產品要素數據庫,利用科學的大數據分析體系,在專家估價、市場詢價的基礎上對藝術品的價值提供綜合的評估報告服務。
陜西文化產權交易所(簡稱“文交所”)作為陜西省唯一一家指定文化產權交易服務機構,先后建立了集西安當代美術館、天一國際拍賣、藝術鑒定評估、文化產權交易、文化資產互聯網信貸、藝術品質押融資及文化產品電子盤交易于一體的藝術金融平臺創新業務。2016年7月19日,文交所秉承“聚合文化資本力量,筑造文化金融高地”的企業使命,推出了“藝術品電子化交易平臺”,依托陜西文交所良好的國有資產平臺、權威公信的發行機制及安全便捷的線上交易渠道,不斷突破金融業務整體“冰點”環境,迅速建立起了一個公開、公平、公正的“藝術+金融”業務創新交易平臺。2016年12月16日陜西文交所文創產品電子盤交易額破億,在目前全國文交所電子盤業務行業競爭逐漸進入白熱化,眾多文交所如火如荼地開展郵幣卡交易的同時,陜西文交所堅定“價值投資”理念,堅持協作共享機制,在交易的過程中充分體現藝術品自身價值,并解決了藝術品資產化缺乏現金流支撐的問題??梢哉f,陜西文交所在此市場環境中迎難而上,一方面源于文交所平臺著力內容為王,創新機制調控,提升盤面抗跌性。另一方面,在于以穩定帶增長,長短均線多頭排列,使上漲空間巨大。第三,則是在于國企使命擔當,積極內部創新,立足投資者保護的責任感。
當前,陜文投處于文化金融生態鏈進化階段,帶有明顯的引領性和示范性。陜文投借助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渠道整合文化金融產業鏈,進一步實現文化企業投融資信息高效流動,打通融資方與投資方之間的屏障,開創了全國知名文化P2P平臺——文創金融?!拔膭摻鹑凇敝攸c發揮了“融資、交易、鑒定評估、信息咨詢”四位一體的功能,依托優質文化企業產業鏈,實現民間資本與文化產業的無縫對接,并且進一步從財政投入方式創新、文化基金效能發揮、信用擔保機制建設等方面,提供多元化、高效率的文化產業投融資服務。此外,文創金融P2P平臺以風險控制為核心,通過建立完善的風險管理體系、獨立的風險評估體系以及融資方大數據分析系統,對發布信息融資方和項目進行風險評級,更好地為文化企業提供融資、變現服務,解決文化企業融資困境,推動文化產業轉型發展。
文創金融P2P平臺,針對藝術資源所產生的數量大、來源散、形式多的特點給予助力與支持,借助互聯網金融思路助推藝術品資源的價值發現及價值整合,憑借平臺業務管理體系完善、風險評估體系健全、引入外部擔保機構及保證金制度,保證藝術金融業務的有序進行。目前,推出了藝術品質押融資業務,為書畫等藝術品提供質押融資服務,平臺發行總規模已達6.5億元。此外,針對大量藝術品的融資需求,陜文投集團還打造出“委貸通道”開展藝術品質押融資業務。P2P平臺能夠部分滿足融資方小規模的融資需求,對于具有大量藝術品資產的融資方來講,需要更為精準和具有保障機制的業務模式來提供幫助。因此,通過與商業銀行的委貸通道業務很好地解決了這一問題??梢哉f,針對未來藝術金融的發展,“藝術+金融”渠道設計的暢通,公開、公平、公正的價值基礎帶來市場透明度的提高,以及流轉有序的交易程序,會更加推動藝術金融發展的深度協作與價值共享,使“藝術+金融”服務的深度與廣度邁向探索的新前沿。
3.藝術金融外延系統的有機應用
在陜文投集團推動金融與文化產業融合和有效對接,積極實現文化產業領域跨越式發展的機遇期,同時也成為了陜文投藝術金融外部支撐體系與藝術金融內部生態體系應用性和有機性協同效應不斷得到強化和穩固的機遇期,外部支撐體系的有機建構為藝術金融內部生態發展帶來了更多的互動與促進。如2013年陜西文化產業融資擔保有限公司和陜西文化產業小額貸款有限公司相繼成立,小貸公司和擔保公司充分發揮了集團金融板塊的拉動作用,主動突破文化產業發展的資本瓶頸問題:文化產業輕資產、重創意的特性和銀行傳統的業務品種及擔保模式與其融資需求的匹配度不高,使得以治理型的虛擬資產作為擔保抵押存在困難。面對挑戰,陜文投擔保公司堅持以支持文化產業和實體經濟為重點,加深與各家銀行的合作力度,力爭突破文化產業融資擔保的“瓶頸”,建立了全面覆蓋文化產業核心層、外圍層和相關層的融資擔保體系,通過擔保增信幫助文化企業從銀行獲得融資支持。這樣的金融服務布局將進一步為藝術金融業務的發展帶來推動,外部環境的協調與金融資本的多元支撐將為藝術金融的深化發展帶來更多的空間想象。此外,陜西文化產業投資管理公司作為陜西文化產業投資基金的管理機構擁有豐富的基金管理經驗,其發起管理的陜文投藝術品投資基金為陜西首只文化產業投資基金,也正是藝術金融內部發展與外延系統有機推動的代表。相信在陜文投把握“絲綢之路”經濟新起點建設的歷史契機下,將會進一步通過文化金融布局盤活陜西甚至絲綢之路上的文化藝術資源,不斷支持、開拓藝術資源資產化、金融化的廣度與深度。
二、陜文投藝術金融生態鏈特點
1.布局全面,打造“普惠”藝術金融的踐行平臺
近年來,以陜文投集團為代表的陜西文化藝術金融發展迅速,創新活躍,開展的多層次、多領域、差別化的文化藝術金融合作與實踐在全國產生了較大的影響力。藝術金融產業鏈的綜合打造不是單單針對某一部分群體所構建的服務目標,而是實現“普惠”藝術金融的踐行平臺。陜文投在藝術資源資產化、金融化環節不斷優化、藝術金融機構不斷集聚、藝術金融人才不斷匯集、流通渠道多元開拓等各方面要素環節全面布局,構建起了以系統性為特征的藝術金融生態鏈。在這個鏈條中,多品種多種類并存,既有金融市場及系統,也包括藝術資源轉化過程中的各個環節和協作體系??梢哉f,藝術金融生態鏈的建立將進一步促進文化金融創新要素在陜西的集聚,打造出文化與金融資本、社會資本相互融合的機制性平臺,突出藝術金融的大眾化參與理念,推動藝術金融的全局性發展趨向。
2.推動社會資本參與藝術金融發展的優勢力量
陜文投集團作為陜西省政府直屬的國有大型文化企業,產業范圍覆蓋文化金融、文化旅游、文化科技、廣告傳媒等6個領域,擁有23家全資和控股公司,已成為產業門類豐富,全國知名的國有文化企業。陜文投的壯大過程中伴隨著社會資本的強力參與,如陜文投擔保公司積極開展業務合作,使資金來源從單一銀行擴展到了以銀行為主體,小額貸款公司、社會資本、公司自有資本為附屬的資金供給體系,這不僅豐富了企業資金來源,而且提高了企業融資總量和融資效率。尤其是P2P的出現提供了多樣融資選擇,使“互聯網+”與金融業不斷融合帶動投資渠道和模式的不斷創新。與此同時,陜文投利用文化創意的能力孵化文化項目,吸引民間資本共同投資,促進社會資本應用力度。當然,要進一步促進社會資本投資文化藝術金融領域,一是要有更大的專業化體系來消除壁壘,為社會資本進入營造良好的環境;二是鼓勵投融資信息服務機構和平臺的發展,最終實現按照新的模式,按照市場的需求促進文化藝術金融發展,促進社會資本更好地進入藝術金融領域。
3.用系統論的方法培育藝術金融生態系統
按照生態學的觀點,金融生態應該以培育良好的社會信用關系為基石,遵循著金融自然發展規律,在自由、競爭、和諧的市場環境中得到逐步、均衡的發展。由此思路進而分析藝術金融的深化發展同樣應是以風險控制為前提,以系統生態方法管理和調節藝術金融的發展及運行,以增強藝術金融生態主體的自我調節功能為目標,并且積極探索尋求更加具有可持續性的良好機制來保證藝術金融各環節的協調運作,評估和認定參與主體的信用基礎,積極推動金融信用征信系統作為藝術金融業務監管的參照和有益補充??梢哉f,陜文投藝術金融生態鏈的構建過程,實現了競爭合作并行機制,強力聯合,協同推進,突出了陜文投快速發展的前瞻性、開拓性和擔當意識。尤其是針對金融生態鏈系統的特質和要求,細化生態鏈系統,暢通藝術金融生態圈內各子系統的聯系通道,以競爭合作互補的機制實現藝術金融生態鏈的協調、均衡發展為我們提供了良好的范本參照。
三、陜文投藝術金融生態鏈啟示
1.打造藝術金融生態系統的策略選擇——深耕細作是關鍵
藝術金融生態鏈是文化金融生態鏈的一個縮影,在國家大力發展文化產業的積極倡導下,各個地方皆推動文化金融、藝術金融業務發展,但是能夠深耕細作沉下心來的不多,并且在深耕細作基礎上能夠緊隨產業升級變革步伐,做到行業引領的不多。因此,借鑒陜文投推動文化藝術金融發展的“系統論”、“生態鏈”思維,構造穩健的藝術金融生態發展系統成為我們的價值探索所在,即打造藝術金融生態體系必須加強藝術金融生態主體建設,實現藝術金融生態體系和諧均衡,完善藝術金融監管和法律保障,確保藝術金融生態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與此同時,在促進金融經濟良性互動的理論引導下確立科學的藝術金融發展觀。科學的金融發展觀以金融生態為本,是全面、協調、可持續的金融發展觀,它以金融與經濟的和諧發展和良性互動為根本目標和落腳點。因此,以藝術金融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生態發展觀來具體思考,一要樹立藝術金融生態資源的“稀缺”觀念,藝術金融資源為“最稀缺、最寶貴”的資源,因此不僅要保護好藝術金融資源,還要將金融資源支持用在藝術金融發展最需要的地方。二要樹立藝術金融生態均衡發展觀念,即不僅要關注藝術金融生態內部體系的穩健發展,還要密切關注和支持外部結構的均衡穩健發展,使藝術金融生態各子系統在一個協調的平臺上和諧共存、長效發展。
2.深度理解藝術+金融發展的內在性邏輯
藝術金融,藝術品是根本,金融是手段。藝術品的價值挖掘、價值發現,需要深度理解藝術+金融發展的內在性邏輯,在此基礎上靈活合規地使用金融工具,優化藝術金融產品結構,才能為大眾提供更好的藝術金融服務。因此,必須充分考慮到藝術資源在設計和開發過程中所存在的局部與整體之間的特性與差異性,既要深入挖掘藝術資源的文化內涵,強化藝術資源的資產化、金融化設計思路,又需要從藝術資源特性的實際出發尋找探索最適合藝術資源金融化的開發模式。而且,伴隨著藝術市場消費基礎的引導和擴大,還需要具備進一步將藝術資源資產化、金融化發展的衍生設計能力,以實現藝術資源金融化的最大價值發揮和藝術金融生態鏈中核心環節的有機協調。
3.藝術金融風險管理是最大抓手
做好藝術金融,必須要做好風險保障機制。陜文投集團作為國家大型文化企業具有責任擔當意識,在文化藝術金融的開拓與發展進程中切實做好了風險管理機制的設計與保障工作,由專家團隊緊密執行,相關部門嚴格監管,保障了藝術金融業務的順利執行,并且在業內取得令人矚目的成績。眾所周知,在金融交易過程中,信用是基礎。沒有信用支持金融交易難以進行,而信用越發達,金融資產從最初所有者傳遞到最終使用者那里所必須經過的中間環節就越復雜,而這表現的就是“金融深化”的過程。金融深化的鏈條越長,金融價值就越高,金融產品就越豐富,金融市場就越發達,融通資金的能力也會越強。一個好的金融生態鏈系統應當是在一套適宜的并能夠不斷完善的制度規范下有效協調運轉的動態系統,這對于藝術金融生態鏈同樣具有適用意義。
結語:
陜文投藝術金融生態鏈(系統)目前正處于深耕階段,在近8年的時間里陜文投建立了一個由激活藝術資源進而深化為藝術金融的成長路徑:以美術館為藝術價值傳播平臺,以鑒定中心為藝術金融鑒定評估平臺,以文交所為藝術金融產品設計及競價交易平臺,以文創金融P2P為藝術金融的投融資服務平臺,以傳統拍賣、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渠道等多元化策略搭建藝術品資產退出平臺。并且,積極建立藝術金融生態鏈外部支撐體系的關聯和呼應,突破瓶頸,突出金融資本與藝術資源的強強合作優勢,使之成為既滿足對外的資金流通,又滿足內部風險的化解和釋放的藝術金融生態鏈(系統)??梢哉f,陜文投藝術金融生態鏈的系統性布局打通了藝術金融的上下游企業機構,并通過這個系統貫通了書畫交易的全產業鏈,同時也完成了藝術品資產化、金融化以及大眾投資參與的全過程。
陜文投集團文化藝術金融布局和創新走到今天能取得如此成績,一方面源于政府引導,多方資源支持;另一方面源于企業領導班子的戰略眼光和爭做示范的信心與責任心。陜西文化產業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勇講到:“文化企業要有文化擔當和文化使命,陜文投自成立以來堅持以‘讓陜西文化走向全國、讓中華文明走向世界’的企業使命和文化理想,滿懷崇敬和敬畏之心做文化產業,推動企業可持續發展,實現文化的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植根于陜西這片文化沃土,陜文投提出以創新的思路和方式運營文化,形成良好的產業布局”。由此,我們看到陜文投近年來的企業發展進程走向了更大的發展格局和更高的使命擔當。可以說,陜文投集團不斷打造、完善集團文化金融產業鏈,肩負起繁榮文化產業的重要使命,積極探索金融與文化發展的有效路徑,為實現文化產業跨越式的發展邁出了堅實的腳步,并做出了重要且積極的時代貢獻和文化奉獻。
掃一掃,掌握最權威最及時的信息動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