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羞羞的鐵拳》14億稱霸國慶檔,但背后有17家公司瓜分票房成績
2017年國慶檔期熱鬧非凡,13部電影扎堆上映,可謂競爭激烈。根據微影時代專業版App統計,截止到8月8日記者截稿,《羞羞的鐵拳》以逾14億元的總成績,問鼎國慶檔票房冠軍。
據《證券日報》記者不完全統計,在《羞羞的鐵拳》背后,有17家公司瓜分票房成績,其中,最主要的是開心麻花和光線傳媒。而據透露,《羞羞的鐵拳》之后,開心麻花的IPO進程計劃會有新的發展。
票房同增近五成《羞羞的鐵拳》一枝獨秀
根據微影時代專業版App統計,2017年國慶檔(9月30日-10月8日)期間,國內電影市場實現了27.5億元的總票房,與去年同期18.8億元的水平相比,增長了46.28%。
具體來看,在國慶檔期間,票房收入前五名的電影包括,《羞羞的鐵拳》、《英倫對決》、《追龍》、《縫紉機樂隊》、《空天獵》,其中,《羞羞的鐵拳》以14.13億元的票房穩坐冠軍寶座,而其余電影的票房成績(國慶檔)分別為4.2億元、3.7億元、2億元、1.8億元。
在一些業內人士看來,國慶檔各片表現在意料之中,“與往年一樣,國慶檔仍然是喜劇片稱霸,開心麻花毫無意外殺出重圍,與其成熟的劇本、演員團隊密不可分,此外,關注度較高的《追龍》、《縫紉機樂隊》口碑都不錯,屬于‘叫好不叫座’的類型,十分可惜。”有分析師如是說。
也有專家認為,今年大部分電影表現不及預期。聚影匯創始人朱玉卿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今年國慶檔比去年表現好很多,不過《羞羞的鐵拳》一片獨大,并沒有出現多片百花齊放的格局,除了《追龍》外,其他的電影表現都沒達到預期。從根本上說,還是內容為王,觀眾主導。所以,電影從研發階段就要做觀眾調研,后期的定點點映也是十分必要的,并不是一位明星做導演、演員,就能帶來流量的。”
兩家子公司成功押寶光線傳媒賺翻
貓眼專業版App顯示,《羞羞的鐵拳》背后有4家出品公司,8家聯合出品公司,1家宣傳公司,1家發行公司,以及3家聯合發行公司。除重合的公司外,約有17家公司分享該片票房宴。其中,主要出品方為開心麻花、新麗傳媒、貓眼影業;主要發行方貓眼文化。
而此次,涉及《羞羞的鐵拳》的上市公司包括光線傳媒、阿里影業、萬達影視、南海控股、橫店影視、上海電影等公司。
“可以說,主要贏家是開心麻花和光線傳媒。”有券商分析師指出,《羞羞的鐵拳》是開心麻花團隊的作品,該團隊自然成為最大收益方,除此之前,光線傳媒旗下的2家子公司也押寶成功。
在《羞羞的鐵拳》背后的4家主要出品方中,新麗傳媒、貓眼均為光線傳媒下屬子公司。其中,光線傳媒直接持有新麗傳媒27.64%股份,直接持有貓眼文化19.83%股份(貓眼與微影時代合并完成后)。
另一方面,開心麻花在資本道路上艱難前行,今年6月30日,開心麻花宣布開啟轉板之路,“公司于6月16日向證監會提交了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在創業板上市的申請,并于6月30日領取了受理通知書。”當時預計,按照發行股份和募集資金計算,發行價在17.49元/股。
不過,2個月后,開心麻花的IPO之路就被叫停,原因是為公司出具IPO相關文件的簽字律師之一袁金瑞,因個人發展需要從事務所離職。但是,在上述分析師看來,開心麻花轉戰A股是大概率事件,“《羞羞的鐵拳》票房佳績肯定會成為開心麻花IPO的一大利好,這部電影后公司的資本化進程也會更進一步。實際上,開心麻花不僅依靠電影收入,其現金流主要來源于話劇、舞臺劇以及衍生業務,這為公司收入奠定了基礎。”